首页 >> 分类导航 >>咒术 >> 中国咒术的肇始,传说中黄帝即创始人。
详细内容

中国咒术的肇始,传说中黄帝即创始人。

《路史·后纪》载黄帝巡狩东海,得白泽神兽而知天下鬼神之事,“帝乃作祝邪之文,以祝之。”其后,神农(伊祈)作“蜡辞”,以祀天地八神。徐师曾《文体明辨·祝文》指出:“祝文者,飨神之辞也。刘舰所谓祝史,陈信资乎文辞者是也。昔伊祈始蜡以祭八神,其辞云: 土反其宅,水归其壑,昆虫毋作,草木归其泽。此祝文之祖也。厥后虞舜祠田,商汤告帝,(周礼)访大祝之职,掌六祝之辞,春秋已降,史辞寝繁,则祝文久来尚矣。”

主持这类祝祭活动的皆为巫师。至西周时设立专职,分为大祝、小祝、丧祝、甸祝、诅祝、女祝六类。他们各有所司,或掌攘灾除疾之事,或主祈福弥兵之祀。如大祝:“掌六祝之辞,以事鬼神示,祈福祥,求永贞。”小祝:“掌小祭祀,将事侯攘祷祠之祝号,以祈福祥,顺丰年,递时雨,宁风旱,弥灾兵,远辜疾。”诅祝:“掌盟、诅、类、造、攻、说、绘、祭之祝号。”从《周礼》中还可得知,西周之际的咒语 已分为许多类。如大祝所掌的:“六祝”即为六类,即顺祝、年祝、吉祝、化祝、瑞祝、荚祝。如年祝,是指祈求年岁太平、福泽久远一类的祝词。郑玄注:“求多福,历年得正命也。”化祝,指祈求和平、息兵化灾一类的祝语。唐贾公彦疏:“化祝,饵灾兵也者。弧,安也,安去灾兵,是化恶从善之事。”荚祝,指祈求避祸免灾,远离病害之祝。郑玄注:“荚祝,远罪疾。”

图片

在古代,祝与咒通用无别。《尚书·无逸》曰:“民否则厥心违怨,否则厥口诅祝。”疏:“祝音咒,谓告神明,令加殃咎也。”与祝诅相比,咒字的流通要晚得多。尽管甲骨文中已出现了“叹”字,但其后的金文、说文均未见。至西汉焦延寿的 《易林》卷六:“夫妇咒诅,太上覆颠。”方又见诸文献。咒的含义与祝相同,似当为祝的别字。咒在汉代被重新起用,当与道教、佛教的兴起有关。其后,随着佛道二教的传播,咒字的应用越来越广,以致家喻户晓,甚至取代了祝。

正是在古代巫祝之术的基础上,道教建立了自己的祝咒体系。《太平经》卷五十《神祝文诀》曰:“天上有常神圣要语,时下授人以言,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。人民得之,谓为神祝也,祝也,祝百中百,祝十中十,祝是天上神本文传经辞也。其 祝有可使神值为除疾,皆聚十十中者 ,用之所向,无不愈者也。但以言愈病,此天上神擞书也。”也就是说,各种咒语乃是上天神灵的“密秘辞”,其中包含着巨大神力,“道人得知之,传以相语,故能以治病”,攘灾致福,保命长生。

图片

当然,道教的咒术并非仅限于治病除疾。实际上,道教凡作一切科仪、摄养修持、 通神达灵皆要使用咒语。咒语是请神降真、精诚布道的心声。如祈祷祭祀之时, 咒语为赞颂神灵及祈告如愿之词;呼风祈雨之际,咒语为请神遣将、召雷运化之文; 驱邪治病,则咒语为太上显灵,病邪俱消等语;内修外炼,则咒语为安神定气、合丹飞升之诀。

道教中有专以咒术为业者,谓之“禁咒师”。禁者,止也,言其法可以止病消灾,这是一种将咒术与气法结合的古老方术,在《庄子》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中已有记载,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有《杂禁方》 一篇,其《五十二病方》中的“祝疵”、“祝肿”、“祝痛”、“祝庙”,以及云梦秦《日书》中的“辟除恶梦”法,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 中的“祝由”术,都是运用禁咒驱邪治病的明证。后被道教继承,成为其重要的一种法术。




技术支持: CLOUD | 管理登录
seo seo